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安回灌地下水助倾斜大雁塔回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06:55  南方都市报
玄奘法师不会想到,身后1300多年,他最初筑起的大雁塔倾斜了近1米。 玄奘法师不会想到,身后1300多年,他最初筑起的大雁塔倾斜了近1米。

  这种趋势已持续了近300年,只是在上世纪,才随着西安不断下沉而骤然加剧。常年超采地下水,曾滋润了这座古老城市干涸的嘴唇,也将它掏空,欠下的债终需艰难偿还。

  近日被热捧的回灌地下水,正是还债路上的新一步。媒体急切地将之定义为“扶正”大雁塔的手段,护理古塔的人却清楚,促其回弹的,是对地下水的整体涵养。以塔为尺,回弹的刻度,从来都丈量出古都管理意识的变迁。

  南都记者叶飙 发自西安

  水荒塔倾

  8月10日晚,音乐喷泉照例在大雁塔北广场绽放。徜徉在2万余平米的水池旁,少有人知道,脚下地深处,是面积万倍于水池的巨大漏斗,覆盖了西安主城区建成区的一半。

  一公里外的长安大学,僻静草坪上一间简易房里,水泵正在工作。每小时,近8立方米的自来水从管道泵入一口旧井。通过G PS设备,数据发回西安市水资源利用技术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实时监控。

  这样的地下水回灌示范点,全市共有6处,3处靠近大雁塔,8月以来引起了媒体浓厚的兴趣。有媒体断言,回灌是为了逐渐“扶正”大雁塔,心急者计算,按照目前的速度,尚需千年才能让大雁塔“改斜归正”。

  “决不能提‘扶正’”,这俨然是大雁塔保管所业务科科长刘忠最怕听到的词,“外界的说法是想当然,在大雁塔回弹这件事上,人为的因素不能太过了,自然而然才最好。”

  刘忠的话不无依据,人为的因素险些毁了大雁塔。这座7层方锥形楼阁式砖塔因玄奘归唐而建,高64.5米,总重约7万吨,高度、重量在唐塔中首屈一指,自然逃不过“十塔九斜”的民谚。早在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斜,这种趋势在此后200多年缓慢进展,直到上世纪中叶才猛然爆发。

  依据史料,1945年时大雁塔的倾斜度是450毫米(从塔顶垂线,地面触点与古塔地面重心间距离),到1985年,这个数字已达998毫米;仅1983到1985年,倾斜度就增加了104毫米。与之相伴的,是西安的人口爆炸,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20余万增长到了1985年的550余万,并在1990年突破600万大关。

  连接两者的是水。老西安人都记得,在人口猛增后,这座古时“八水环绕”的城市曾怎样缺水。西安地表水人均占有量不及全国的1/6,据市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张翼回忆,上世纪80年代市区用水九成以上来自地下,“自来水公司每天抽67万立方米,各单位自辟井每天抽32万到33万立方米,这还没算上城中村里的水井”。

  那段水荒的日子里,打井成了民间风尚,到上世纪末全市有井2300余眼;加之官方抽水,“釜底抽薪”般耗费了地下水,7大漏斗、12条地裂缝与大范围沉降随之出现。上世纪80年代起,如今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纪委书记的王新光和同事宋成林参与测绘大雁塔的下沉与倾斜。他们发现,从1985年到2007年,塔体与地面累计沉降了1240毫米。

  大雁塔下方,是断裂带与漏斗边缘,塔身本就不稳定;而塔的四角沉降又不均匀,西北角相对东南角而言下降了39.82毫米,令倾斜加速,岌岌可危。

  倾极而返

  1981年,陕西法门寺塔因天雨倒塌。唇亡齿寒,对大雁塔的“帮扶”这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3年,西安市政府将《大雁塔倾斜问题及其加固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并成立了课题组。专家们开出了保守疗法的药方,主要手段是观测监视与水土保养。数据显示,测绘之初,古塔保持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

  大雁塔保管所在1991年开始了行动。首轮动作的目标是拔掉了一棵长在塔顶的榆树,“拔了树后,把塔顶整个维修了一遍。”

  拔掉这棵长期无人问津的树并未遏制倾斜的势头。载入史册的“95水荒”预示了次年的危机———1996年,大雁塔倾斜度达到最高峰:1010.5毫米。

  正是在这一年,大雁塔开始了真正的微环境治理。也正是在这一年,黑河水奔腾近百公里,被引入西安。

  保管所拔去了绕塔两周的松树,铲去草皮,免去了泥土因浇水而变湿软之虞,又在周边建起散水,保证雨天排水顺畅。到了2000年,对塔顶、塔座都做了防渗水处理,增强稳定性。

  刘忠承认,相比微环境治理,更重要的是宏观地下水环境的改善。黑河引水工程1996年全线竣工,真正改变了西安的供水结构。与此同时,西安的第三产业悄悄爬到了第一,工业用水大大减少,用水结构也有了变化。

  千疮百孔的古都得以重归体面,封井还债的旅程就此开始。

  刘忠不曾想到大雁塔周围有那么多井。在他的回忆里,先后有近500眼井在周边区域被发现、封停。张翼则表示,封井始于1999年,共封了33眼,次年省政府下令,加快封井步伐,封掉的井数达200多眼。这两年里,封停的井大多围绕着大雁塔。

  大雁塔止住了倾斜的脚步。从1997年起,它仿佛巨人刚从沉坠的睡梦中苏醒,缓缓直起身子,塔身以每年约1毫米的速度开始回弹。

  回灌试验

  媒体如今热切关注的回灌试验,实际上早在回弹之初就已启动。

  2000年前后,西安市科委要求水务部门在封井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回灌,进一步涵养地下水。张翼是试验项目的亲历者、执行者。“财政上拨了5万元钱,我们跟长安大学的李佩成院士合作,在262厂里利用一口旧井开始回灌。当时测了周边,确实有效果,回灌后附近地下水位有大幅度的提升,”张翼回忆说,“但资金实在不够,灌了1万多立方米的水就停了。”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财政拨款不足,这次试验后,水务局欠下262厂若干水费,直到近年再次启动试验时才还清。

  政府在地下水涵养上有心乏力,从封井的步伐上也可见一斑。要让人改掉打井取水的习惯并不容易,

  水务局又缺乏强制手段,扯皮屡屡出现。市里特意派了市长助理挂帅“加快封井步伐领导小组”,一度起了实效,可一旦市长助理退休,进度又慢了下来。

  “有些单位怕自来水供不上,不同意封井,我们只能折中,先取掉泵,不填埋井,一直到2007年号召建设节水型社会、分管市领导专门负责了,封的速度才又快起来,”张翼表示。

  成果测绘显示,2008年,大雁塔下的地势较前一年回升了9毫米;《2010年大雁塔变形监测技术报告》也指出,“近9年(大雁塔四角)这种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减缓。”

  回灌再一次被推上议事日程。在水务部门的争取下,终于安排了相对充足的资金,陆续建起6处回灌示范点,至今陆续回灌了约38万立方米自来水,相当于152个标准游泳池;在供水紧急状况下,这些水还可供抽取。

  “现在还是试验阶段,可能会在大雁塔附近再增设回灌点”,工作人员说。

  张翼认同“试验”的说法,和刘忠一样,他也不同意将回灌与古塔回弹武断地联系在一起,“这要经过科学鉴定,现在回灌的量还很小,能起多大作用?封井的关系更大些。”

  无论如何,西安地下水位普遍上升是不争事实,大雁塔保持住了1996年以来的缓慢回弹。

  理性稳定

  欣喜之下总有隐忧,还债的路并非笔直。

  谭新平曾以西安大华纺织厂为案例,研究过西安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的影响。这位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发现,自从2003年关闭了厂区内4口水源井后,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初,院内先后13次发生了20处地面塌陷现象。

  谭新平勘察后指出,这里出现地面坍塌与附近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防空洞坍塌有关,楼房裂缝与地下水位上升后带来土质松软变形有关。

  “地下水位的上升会导致地基湿陷、地基下软卧层加厚且上移,造成建筑物下沉开裂、地面塌陷、管道破裂等……带来新的地质病害,”他在相关论文中指出。

  谭的结论与刘忠的猜想不谋而合。尽管不是土木专家,刘忠朴素的疑问听来也颇有道理,“新修的楼房都是直的,这水位上升了,原来斜的回弹了,那直的会不会变歪呢?”

  这么一想,刘忠觉得回灌更像把双刃剑,真实效果仍需监测、研究,“当初整个西安粗放式发展,城市基础适应不了经济发展速度,才会出现超采地下水、大范围沉降,现在城市管理的方式科学了,更应该凭着科学依据做事,不能要求大雁塔‘加速’回弹。”

  对沉降的根本成因,张翼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财力或基础建设不是主要原因———按当时的情况,发动群众修建工程,花不了太多钱———对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才是关键。

  随着回灌开始,地下水位回升,这样的认识过程并未结束,且将一直持续。张翼说,打算先把已有的回灌示范点稳定下来。

  “稳定”,也是刘忠想表达的。“稳定在现在这样的回弹速度是最好的。如果回弹太快,难保不往相反方向倾斜。纠正太快了容易矫枉过正,是另一种不稳定,”刘忠重复着那句话,“人为的因素不能太过了,自然而然才最好。”

  在他身后,唐代诗人笔下“孤高耸天宫”的古塔正微斜着身子,倾听大地上新的细密声音。

  名词

  回弹

  近300年来一直缓慢倾斜、倾斜度已突破1000毫米的大雁塔,自1997年以来正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逐渐“站直”,管理方及专家称此现象为“回弹”。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更多关于 大雁塔 回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